“在贵州的山地景观中,除原生态的自然田园风光外,还包含了优美的传统村落。这里的老百姓用传统的智慧,既解决了生存的问题,又保护了自然的山水。”7月12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在视频主题演讲中说,应立足本土,学习传统智慧,探索绿色建筑新美学。
“绿色建筑发展了20多年,一直以来最突出的概念是绿色环保。”崔愷说,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财,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使建筑的使用健康高效。
崔愷说,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建筑要适应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对传统智慧的学习,我对绿色建筑的新美学有了几点思考。”
“首先,绿色建筑要本土化。”崔愷说,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要做好地域性研究,将气候、地形地貌、地方材料等本土元素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背景中。
其次是开放化,“开窗自然采光,增加用能空间和非用能空间;创造更好的屋面景观,让地下的光见到光。”崔愷说。
“第三是轻量化。”崔愷认为,绿色建筑应是轻体量、轻结构、轻装饰、轻材质的。 第四是长寿化,尽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不仅能让建筑更长久地为人民提供服务,还能降低大拆大建导致的建筑领域高能耗。
第五是再生化,减少拆除,对既有建筑进行活化,可以激发建筑因空间、材料再生而产生价值,例如将工业厂房改成学校、创意空间等。
“最后是产能化。”崔愷说,今天的建筑材料越来越有科技含量,将太阳能、热能、光能材料与建筑物的屋顶、幕墙立面有机结合,可实现建筑的产能化。产生的清洁电能,可以直接为建筑内部的空间所用,减少建筑对电网的依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