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得到了明确界定。它并非仅指传统的立体绿化或屋顶花园,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环保理念。绿色建筑致力于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并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且高效的生活环境,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这种建筑方式被赋予了多种名称,如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以及节能环保建筑等,它们都共同诠释了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
一、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键差异
首先,绿色建筑在能耗方面相比传统建筑有了显著的降低。传统建筑由于高能耗,据统计在全球能源消耗中占比高达50%,同时产生34%的污染。而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能耗的大幅降低,降幅可达70%-75%。
其次,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人文、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没有固定的建筑模式和规则。这与传统建筑采用商品化生产技术和标准化、产业化的建造过程形成鲜明对比,打破了千城一面的建筑风貌。
再者,绿色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充分利用绿地、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通过开放的布局设计,实现内外部的有效联通。这种设计使得绿色建筑能够根据气候变化自动调节室内环境,为居住者创造一个既舒适又健康的生活空间。
最后,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都注重环保因素。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到使用,再到建筑物的废弃和拆除,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对人类和地球负责。这与传统建筑仅在建造或使用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形成了显著对比。
二、对绿色建筑影响的常见误解
在探讨绿色建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其影响的误解。这些误解可能源于对绿色建筑技术的了解不足,或是将其与传统建筑简单地进行了对比。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澄清这些误解,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绿色建筑的真实影响。
1、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计算方法的不明确性
目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尚未有明确的标准,这导致项目申报单位在提出数据时缺乏专业性。特别是在计算增量成本时,往往没有减去标准值,即未考虑标准建筑中采用相应技术的成本。例如,地源热泵的成本被直接计入增量成本,而未减去不采用地源热泵而使用常规暖通技术的成本,从而造成计算结果偏高,给人以绿色建筑成本高昂的印象。
然而,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并不意味着成本会大幅攀升。这主要是因为:
(1)人们常常混淆了增量成本与总成本的概念,误以为绿色建筑一定会大幅度增加成本;
(2)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选择会影响增量成本。同一评价等级的绿色建筑,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会导致增量成本产生显著差异。高星级的绿色建筑并不总是意味着高成本;
(3)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采用零增量或低增量成本技术,高增量成本的技术使用相对减少,这使得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
通过深入的经济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极少数的绿色建筑项目外,大多数绿色建筑项目在5至10年的时间内,都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所带来的节能效益,成功收回初期投入的增量成本。
2、绿色建筑并非高不可攀
绿色建筑并非都是高价之选。实际上,绿色建筑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以延安的窑洞为例,其冬暖夏凉的特性使得改造为绿色建筑的成本并不高。同样,新疆地区有一种特色建筑,其墙壁巧妙地结合了当地石膏与透气性良好的秸秆,不仅保温性能出色,而且造价仅为800元/平方米,充分展现了绿色建筑的价廉物美。
3、绿色建筑并非高科技的代名词
当前,许多所谓的智能建筑主要停留在保安、音响等基础功能的控制上,线路繁琐且造价高昂,甚至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这显然偏离了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方向。在信息时代,智能化应当以高效利用信息、减少能源消耗为目标。例如,一些地区推广的智能开关技术,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轻松控制家中能源开关,实现节能目的。再如,南方地区常见的空调能耗问题,通过安装小型智能测温装置,当阳光强烈时自动升起遮阳帘,减少室内阳光摄入,从而有效降低空调能耗。
4、绿色建筑的概念超越了新建筑的范畴
许多现存建筑都是能源消耗的巨擘,然而,通过简单的改造,它们同样可以焕发绿色生机。例如,替换一盏11瓦的节能灯,其亮度可媲美60瓦的白炽灯,从而大大节省能源。此外,选择电子镇流器而非传统的镇流器,可以节省高达30%的电力。同时,采用变频技术的空调相较于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能节能20%至30%。
三、绿色建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绿色建筑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对工程造价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采用节能技术、环保材料以及合理的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减少工程成本。同时,在运营阶段,绿色建筑的高能效和低维护特点也能为业主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因此,绿色建筑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工程造价优化的重要途径。
1、成本计算模式的考量
在分析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造价影响因素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建造成本以及设施移交后的运营成本。根据国内外统计数据,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的成本在长期内往往超过其建设成本,并且建设成本对运营成本有显著影响。以美国VA机构为例,该机构负责全国172家医疗中心共2000栋建筑的运营及维护,采用40年分析周期和5%的折现率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结果显示运营及维护成本是建造成本的7.7倍。因此,在评估绿色建筑项目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项目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以确保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2、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影响因素
(1)围护体系:这涵盖了外墙、屋面、门窗以及遮阳等多个方面。在墙体工程中,采用加气砼等轻质材料可以减轻墙体重量,优化承重体系,降低构件配筋数量和基础埋深,同时简化墙体表面处理,减少抹灰厚度和建筑物自重,从而在降低造价的同时提升结构效率。若选用水泥聚苯板或纤维增强聚苯板作为外墙保温材料,虽然会增加单方造价,但节能投资在整体工程投资中的占比可观。此外,新型保温材料如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种植屋面技术也能有效实现节能目的。
外窗方面,双玻璃塑钢窗替代单玻璃塑钢窗会略微增加单方造价,但节能效果显著。同时,采用钢束透明隔热涂料玻璃可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空调使用,进一步节约能源。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都是绿色建筑中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已较为成熟且成本较低,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则因材料和技术水平而价格偏高。地热利用通过热泵或地下通风管实现,技术成熟但成本仍高。风能和生物质能技术目前也处于高成本阶段。
2、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影响因素
(1)围护体系:这一环节涵盖了外墙、屋面、门窗以及遮阳等多个方面。在墙体工程中,采用加气砼等轻质材料有助于减轻墙体重量,优化承重体系,进而降低造价并提升结构效率。同时,新型保温材料如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种植屋面技术也能有效实现节能目的。
外窗方面,双玻璃塑钢窗虽然略微增加单方造价,但节能效果显著。此外,采用钢束透明隔热涂料玻璃可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空调使用,进一步节约能源。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都是绿色建筑中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已较为成熟且成本较低,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则因材料和技术水平而价格偏高。地热利用通过热泵或地下通风管实现,技术成熟但成本仍高。风能和生物质能技术目前也处于高成本阶段。
(3)节水措施成本:中水利用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措施。它通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后回用于小区绿化、车辆冲洗等方面,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这种技术成本不高,已在一些城市推广使用,效果明显。此外,雨水收集利用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虽然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但在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较长历史。雨水属于优质水,收集和处理成本都不高,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4)室内环境措施成本。这涵盖了诸如室内通风装置、建筑隔音措施、室内除尘设备、垃圾处理回收装置以及分质供水系统等设施的增容成本。以澳大利亚悉尼市为例,该市为迎接2000年奥运会,打造了世界首家绿色体育馆。该馆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电,座椅多由废料制成,纸张则全部采用再生纸,处处彰显环保理念。
(5)建筑智能化成本。这主要涉及居住建筑的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安保及物业管理系统等。伦敦摩天大楼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采光和通风,配备了电脑控制的智能系统,能根据气温、风速和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窗户开关,节能效果显著。
(6)建筑物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在桩基础工程中,液压静力压桩机被广泛应用于压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其低噪声、不震裂的特性深受好评。此外,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作为成品桩,由专业厂家生产,不仅质量稳定,还能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在深基坑施工中,喷锚护壁技术被广泛采用,它能在施工过程中边喷锚边开挖土方,无需放坡,从而减少了土方开挖量,确保了施工安全,同时也为工程造价节约了成本。
绿色建筑虽然给人以高昂的印象,但实际上,达到节能60%标准的建筑,其造价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7个百分点。而且,这些增加的造价预计在五年到八年内就能通过节能效果收回,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和自然和谐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